从恐怖分子成为传教士

Chinese Editor February 11, 2025 Comments:0

(English Version: “Terrorist Becomes A Missionary”) 约翰·牛顿(John Newton),著名基督教圣诗《奇异恩典》的作者,从年幼时起,在海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作为一名水手,他过着叛逆和罪恶的生活。他在奴隶船上工作,贩卖黑奴给北美新大陆作农场奴隶。后来,他成为自己奴隶船的船长。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包括几乎因溺水而死。后来他将自己献给了基督。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传道者和当时的教会领袖。历史上有许多像牛顿这样的人,他们曾一度过着罪孽深重的生活,但都被基督改变。 然而,有一个人的例子却与众不同。这个人自称是“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摩太前书1:15]。他迫害了许多基督徒,甚至投票支持处死他们。可以说,他是他那个时代最可怕的宗教恐怖分子。但是,他在上帝的大怜悯下,竟成了一名宣教士,为了那个他曾试图摧毁的信仰而传道!超过半数的新约书信是通过他的启发之笔传达的。他对福音的传播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除了主耶稣基督之外,他是基督教中最著名的人物。 让我向你介绍这位从恐怖分子变成宣教士的人— 大数人扫罗,也被称为使徒保罗。当我们回顾他的一生,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实际的真理来影响我们自己的生命。然而,首先让我们从他自己在使徒行传22:3-11中的话语, 来了解他信靠基督之前的岁月。 I. 早年生活与教育 [使徒行传22:3-4] 保罗出生在位于现代土耳其的城市大数。在保罗的时代,大数是一个声誉卓著的港口城市 [使徒行传21:39],以其大学和政治地位而闻名。大数当时约有各种文化背景的五十万人口。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保罗除了希伯来文,还学会了希腊文。这一早期的培训使他在以后能够有效地传扬福音给非犹太人。 保罗的父亲是一位虔诚的人,一个法利赛人 [使徒行传23:6]。圣经中没有提供关于他母亲的信息,但我们知道他有一个姐妹 [使徒行传23:16]。圣经并没有明确说明保罗是否曾结婚。一些人认为,鉴于他在犹太会堂中的角色,他可能曾经结过婚,而在他成为基督徒时,他的妻子已经去世。哥林多前书7:8的措辞可能表明保罗是一位鳏夫。然而,我们无法确定这种观点。 保罗以制造帐篷为职业 (也就是用动物皮革制作帐篷),這可能是从他的父亲那里学到的技艺。由于保罗既是犹太人又是罗马公民 [使徒行传22:27-28],他应该有一个三部分的名字,因为所有罗马人都有三部分的名字[例如,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前两个字是家族名,而最后一个字是个人名字。在保罗的情况下,我们不知道前两个名字。他的名字是Paullus (拉丁语),Paul(希腊语)是由此而来。然而,每个犹太人也会有一个犹太名字。保罗的犹太名字是扫罗,这个名字也许是仿效以色列的第一位国王扫罗而取的。就像保罗一样,扫罗王也属于便雅悯支派 [罗马书11:1]。 保罗在家中和后来在耶路撒冷接受了坚实的宗教教育,师从伟大的犹太教导师迦玛列。根据保罗他自己的话,“我又在犹太教中,比我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加拉太书1:14]。对于保罗来说,他的宗教信仰是一切的核心。 II. 对教会的迫害 [使徒行传22:4-5a] 在他早年师从迦玛列之后,我们并没有太多关于保罗的信息。下一次圣经提到他时,他已经成为了教会的迫害者。他亲眼目睹了司提反的被害,司提反是第一个为基督见证而殉道的基督徒 [使徒行传7:54-8:3]。不仅是他拿着那些用石头砸死司提反的人的衣服,而且他也“批准他们杀害司提反”[使徒行传8:1]。保罗不是司提反被害的无辜旁观者,而是其中一个重要参与者。对于保罗来说,这只是他消灭所有基督徒目标的开始。 从那时起,保罗带着一个动机展开行动:“残害教会 ”[使徒行传8:3]。这个词“残害” 是用来描述像野猪毁坏葡萄园或野兽撕裂尸体一样。保罗以野兽袭击猎物的凶恶程度来攻击基督徒。对他来说,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 [使徒行传8:3],在他的迫害下都遭受同样的痛苦。 而其中最危险的部分在于保罗以上帝的名义做了所有这些事情。事实上,保罗不过是一个宗教恐怖分子!保罗自己多次作证自己对教会的迫害。在使徒行传26:10-11中,我们读到他的话:“10… 我就把许多圣徒囚在监里。他们被杀,我也出名定案。11 在各会堂,我屡次用刑强逼他们说亵渎的话。又分外恼恨他们,甚至追逼他们直到外邦的城邑。” 保罗的痴迷是要把基督教从地球上消灭。耶路撒冷和周边城市都遭受了他的迫害。现在是时候在遥远的城市进行清算了。 III. 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 [使徒行传22:5b-11] 保罗获得了犹太领袖的授权信将基督徒带回作囚犯,他就前往了大马士革 [使徒行传22:5b]。大马士革位于叙利亚,距离耶路撒冷约140英里。在那个时候,人们通常会在早晨或傍晚的凉爽时分出行,以避免炎热的太阳。保罗在正午时分仍在路上的事实 [使徒行传22:6] 显示他急于抵达大马士革。 当他大约在中午时分接近大马士革时,“忽然从天上发大光,四面照着我”,并且他“就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 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 他的回答是:“主啊,你是谁?” 而回应是:“我就是你所逼迫的拿撒勒人耶稣” [使徒行传22:6-8]。 想象一下此一震惊的场景…

常见的传福音障碍与克服他们的方法_第二篇

Chinese Editor February 4, 2025 Comments:0

(English Version: “Common Barriers To Evangelism & How To Overcome Them – Part 2”) 延续上一篇有关同一主题的文章,以下是传福音中更常见的障碍。 11. 我不想强迫任何人相信我的信仰。 告诉人福音真理并非强迫他人!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强迫任何人相信 — 只有主能打开人们的心 当我们患病并找到了良好的治疗方法时,我们会急于告诉其他患有相同病症的人这种治疗方法。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关心他们!同样,全人类都受到了”罪”病症的感染,而耶稣是唯一能治愈这种致命疾病的方法。我们难道不应该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吗? 有人说 “我会把我的信仰留给自己…如果有人问,我再告诉他们”等等,虽然这听起来在文化上很可接受,但并不符合圣经的原则。基督徒必须坚守信仰 — 但不应仅是局限于自己! 哥林多后书 5:20 “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借着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神和好。” 如果我们真心相信没有基督的人将在永恒中受苦,我们会恳求他们归向耶稣。 12. 我只能向同文化的人作见证。 虽然向同文化的人传福音可能更容易,因为我们能更容易理解他们的方式和习惯,但我们不应将传福音局限于特定的文化。耶稣给我们的使命是把福音传给每一被造的人!每个人都需要基督。 路加福音 24:47 “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 神在我们的路上安排不同文化的人并非偶然。他希望我们不论他们的文化背景如何,都向他们宣扬福音(例如腓利传道给埃塞俄比亚太监 – 使徒行传 8:26-39)。 13. 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见证分享。 许多人认为,由于他们的见证不像保罗的“大马士革路经历”,别人可能不会感到印象深刻。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其重点在于自我而不是基督。我们需要传达的信息是:“我曾在罪中陷于死地,但现在我透过基督经历了赦免。”圣灵以不同的方式来拯救人。 约翰福音 3:8 “风随着意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 14. 既然上帝预定人得救,为什么还要传福音呢? 上帝不仅预定了结果,也预定了达到结果的方式。换句话说,尽管上帝已选择了得救赎的人,被选中的人仍然需要被得救。而他们的救赎发生在他们听到并回应福音的时候。我们是他们可能听到福音并希望能做回应的媒介。换句话说,传福音是上帝用来拯救他的子民的途径。 使徒行传 13:48…

常见的传福音障碍与克服他们的方法_第一篇

Chinese Editor January 28, 2025 Comments:0

(English Version: “Common Barriers To Evangelism & How To Overcome Them – Part 1”) 主耶稣在升天时给我们最后的话语常被称为大使命,其内容如下:“18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 19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 20 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马太福音28:18-20] 这是路加对耶稣关于大使命话语的记载:“44 耶稣对他们说:这就是我从前与你们同在之时,所告诉你们的话说: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 45 于是耶稣开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 46 又对他们说:照经上所写的,基督必受苦,第三日从死里复活, 47 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 48 你们就是这些事的见证。” [路加福音24:44-48] 同样是作者路加在使徒行传1:8中也提供了有关大使命的额外记载,不过这次耶稣的话语告诉我们圣灵将赋予我们力量来传福音:“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如果我们重视一般凡人生前的遗言,那么对于耶稣,这位宇宙的至高君王与主宰,他离开这世上时最后的教导我们岂不应该更加重视吗?耶稣的话岂不是非常清晰地表明了为他作见证、向世人传福音有多重要吗?然而,我们有多少次未能履行做一个忠心见证人的任务!又有多少次,我们因未能遵守这项誡令,而心怀沉重的愧疚! 希望借着这篇和下一篇文章,圣灵能帮助我们看到一些常见的,阻扰我们忠心传福音的障碍(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应该说是“借口”)。同时,我祷告我们能借着仰靠圣灵改变我们自己,以至于能克服这些障碍。这样,我们就能够实现我们的呼召,成为耶稣基督的忠实见证。 然而,在我们讨论这些常见的障碍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传福音的简单定义:传福音是以爱与信心去宣告关于耶稣基督的好消息:主耶稣为我们的罪而死,祂又从死里复活,使所有凭着悔改、单单信靠祂的人,他们的罪都能被赦免。 因此,在我们的思想中有了这个定义后,让我们继续。 1. 我担心会冒犯这个人,从而失去了之间的关系 福音信息对那些与上帝为敌的人是具有冒犯性。然而,我们仍应努力以爱传讲真理,不要害怕失去关系。毕竟,是上帝赐予我们这个关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警惕,不要把与人的关系置于我们与上帝的关系之上。 马太福音 10:37 “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2. 他们可能会告诉我别多管闲事 基督徒有责任关心他人的属灵状况。让我们想想,如果当初有人认为我们的属灵状况不关他们的事,那我们今天会处于何种境地! 有一次,D.L.穆迪(D.L. Moody)在芝加哥的一条街上走着,向一个他完全不认识的人说:“先生,你是基督徒吗?” 那人回答:“你关心你自己的事吧。” 穆迪立即回答:“先生,这就是我的事啊。”…

基督徒的心是感恩的心

Chinese Editor January 21, 2025 Comments:0

(English Version: “The Christian Heart Is A Thankful Heart”)  感恩往往似乎是一个失落的习惯,正如以下这个真实事件所说描述的。爱德华·斯宾塞 (Edward Spencer) 曾是伊利诺伊州埃文斯顿 (Evanston, Illinois) 的一个神学院学生,他还是一个救生小组的成员。当一艘船在密歇根湖埃文斯顿附近沉没时,爱德华多次跳入冰冷的湖水中营救了17名乘客。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健康受到了永久性的损害。几年后,在他的葬礼上,有人注意他所拯救的人没有一位感谢过他。 当我们读到这样的故事会想:“那17个人怎么会如此没有感激之心呢?”但太多时候,基督徒们也犯有同样的不感恩之罪— 尽管他们是从更大的危险中得到解救,那就是永恒的定罪!。 许多经文证实感恩不是偶尔发生的特质,而是基督徒生命的一个常规属性。以下是一些例子:  “当称谢进入他的门,当赞美进入他的院。当感谢他,称颂他的名。”[诗篇 100:4] “你们要赞美耶和华。要称谢耶和华,因他本为善。他的慈爱永远长存。” [诗篇 106:1] “凡事要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常常感谢父神。” [以弗所书 5:20] “在他里面生根建造,信心坚固,正如你们所领的教训,感谢的心也更增长了。” [歌罗西书 2:7] 根据这几节经文,有一点是清楚的:对于基督徒来说,感恩永远不应该是一个偶尔发生的行为,而应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应该被标识为感恩的人⎯ 在任何时候! 现在,你认为为什么上帝要求我们表现出感恩的心态呢?这有什么重要性呢?我相信[诗篇50:23] 或许可以提出一些线索:“凡以感谢献上为祭的,便是荣耀我。”我们的感恩荣耀上帝。所以,在这里涉及到的是上帝的荣耀。这可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 本文旨在透过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基督徒时时感恩:(一) 无感恩之心的危险,(二) 培养感恩之心的好处,(三) 培养感恩之心的建议。 在我们继续之前,这是感恩的基本定义:感恩是自愿承认我们完全依赖那位良善和至高无上的上帝,祂满足我们所有属灵和身体的需要。 一 无感恩之心的危险。 与无感恩之心相关的有两种危险。 危险 # 1. 无感恩的心是不信者的记号。 在描述不信者的生活方式时,罗马书1:21告诉我们,“他们虽然知道神,却不当作神荣耀他,也不感谢他。”尽管接受了许多地上的祝福 [马太福音5:45;使徒行传14:15-17],不信者却未能感谢圣经中一切祝福之独一根源的神。因此,如果有人声称是基督徒但却以无感恩的心为特征,经文将他们描述为不信者。 危险 #…

如何选择结婚伴侣

Chinese Editor January 14, 2025 Comments:0

(English Version: “How To Choose A Marriage Partner”) 一个小女孩,第一次听到《白雪公主》的故事后,兴高采烈地向妈妈复述这个童话故事。在讲述了白马王子骑着美丽的白马到来,并且吻醒了白雪公主后,她问妈妈:“你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吗?” “知道,”妈妈回答,“他们从此在一起过了幸福快乐的一生。” “不对,”苏西皱着眉头说,“他们结了婚。” 这个小女孩天真地说出了一个部分真相。依据压倒性的证据来看, 结婚和永远幸福快乐的一起生活并不总是会同时发。但是,上帝应许我们婚姻和幸福是可以一起实现的— 只要我们遵从神在圣经中的教导。由于造成婚姻问题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在婚前选择了错误的伴侣,因此本文旨在透过提供五个圣经真理,来帮助人们选择正确的婚姻伴侣。基督徒父母也可以应用这些真理来帮助指导他们的子女寻找伴侣。 让我们从一个基本的真理开始 1. 单身并不是诅咒。 世界把单身视为一种缺陷,甚至是一种诅咒!然而,基督徒们不应该让世界来引导他们,而是首先要确定自己结婚是否主的愿意。并非每个人都被呼召要结婚 [马太福音19:10-12; 哥林多前书7:25-38]。保罗自己把他的单身视为上帝的恩赐 [哥林多前书7:7]。因此,如果上帝呼召你保持单身,不要将其视为诅咒。相反,把它看作是一种呼召,是上帝赐予你用于荣耀祂的礼物,。上帝会赐予那些被呼召单身的人足够的恩典和喜乐。 作为基督徒,我们都蒙受“祂在基督里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以弗所书1:3],并且“在他(基督)里面也得了丰盛”[歌罗西书2:10]。蒙福与丰满— 这就是每位基督徒的状态。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所以,如果上帝呼召你保持单身,就要在一生中每天欢欣,并喜乐地侍奉祂。如果上帝没有呼召你保持单身,那么接下来的四点将与你有关。 在继续之前,有一個补充说明: 当信徒与单身基督徒相处时,我们需要谨慎措辞,避免使用可能让人觉得单身者在某种程度上不完整、需要结婚并且是需要尽快结婚的话语。诸如“别担心,你很快就会结婚的”之类的说法,或者频繁地询问“你真的还好吗?”即使我们出于良好动机,但并不是很有帮助。单身者通常已经面临足够多的压力。我们不应该再增加这种压力。让我们保持敏感体恤的心,并记得上帝同样接纳单身和已婚的人。无论单身还是已婚,我们在基督里是完全的。让我们为他们祷告,鼓励他们在基督徒的路上与主同行,而不是因为我们的言语和行为使他们感到气馁沮丧。 2. 决志只与另一个基督徒结婚。 圣经在这方面是明确的。我们在哥林多前书7:39中被告知,一个信徒需要在满足这个条件时才可以自由的选择婚姻伴侣:另一半必须是“在主里面的人。” 即使在旧约中上帝也命令祂的子民不要与不信者结婚。申命记7:3说:“不可与他们结亲。不可将你的女儿嫁他们的儿子,也不可叫你的儿子娶他们的女儿。” 基督徒不能将自己的身体,也就是圣灵所居住的身体与一个仍在属灵黑暗中、陷于罪恶中的人联合 [哥林多后书6:14-7:1]。阿摩司书3:3也说两人“二人若不同心,岂能同行呢?” 基督徒和不信者之间没有属灵上的共识!他们生活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也许上帝是要透过我來拯救这个不信者”这样的思维导向,不仅是愚蠢的,还是妄自尊大和危险的。没有人能保证别人的得救[哥林多前书7:16]。以传福音的目的来约会是违背圣经的!无论这个不信者看起来多么良善友好,基督徒都不能与不信者结婚! 明确地说,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结婚不是上帝的旨意。违反上帝明确的命令就是罪。當我们故意犯罪, 卻希望上帝视而不见仍然赐福和宽恕, 則是在试探祂,而试探上帝也是另一种罪 [马太福音4:7]。你看, 罪是多么容易滋生成长!在这个问题上,上帝的心意没有改变。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任何人都不能与罪对话。如果我们这样做,我们肯定会跌倒!当面对违背上帝明确命令的诱惑时,我们必须像约瑟一样— 逃跑![创世纪39:12]。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寻求基督徒伴侣时,我们也必须避免世俗的心思,比如“他们长得好看吗?他们是否富有并安定?” 相反,应该问的主要问题是: “他或她是否真正得救,并真诚地追求耶稣?” “是否可以看见他爱慕主,爱慕主的话语,主的工作?” “是否有谦卑、痛恨罪恶、热爱敬虔、对教会有委身?” 可悲的是,许多人把注意力集中在外在的事务上,将信仰议题放在最后— 好像成为基督徒只是一个额外的好处!耶稣必须是首要的 [马太福音6:33]。当他是首要的时候,我们可以确信其他一切事情都会美好顺利! 3. 理解作为丈夫、妻子和父母在圣经中的角色。 我们需要研读描述基督徒丈夫或妻子角色的相关经文 [以弗所书5:22-33;歌罗西书3:18-19;提多书2:3-5;彼得前书3:1-7;箴言31:10-31]。此外,还需要学习有关亲子教养的经文 [例如,箴言6:20;13:24;22:6;22:15;29:15;以弗所书6:4;歌罗西书3:21]。圣经知识可以帮助一个人明智地做准备。…

黑暗之处需要明亮的灯光

Chinese Editor December 31, 2024 Comments:0

(English Version: “Dark Places Need Bright Lights”) 有一位年轻女孩曾向她的牧师寻求建议。“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我是我工作地方唯一的基督徒。在那里,我所遭遇的只有奚落和嘲讽,我已经无法忍受了。我打算辞职。” “请问你能告诉我,”牧师问道 “灯是应该放在哪里的?” “这和我的问题有什么关系?”这位年轻的基督徒颇为直率地问道。 “没问题”牧师回答道,“灯是放在哪里的呢?” “我猜是放在黑暗的地方吧?” 她回答说。 牧师回答道,“是的!是上帝把你安置在那个充满属灵黑暗而没有其他基督徒为祂发光的地方。” 这是这位年轻的基督徒第一次意识到这是属于她的机会,以及为什么她不能让自己的光熄灭而辜负上帝。她重新下定决心,回到工作岗位上,让她的光芒照亮那个黑暗的角落。最终,她成为带领其他九个女孩来到耶稣基督之光的媒介。所有这一切都因为这位女孩意识到她被安置在那个黑暗的地方,是要为神来发出明亮的光芒。 同样地,就像那个女孩一样,我们都必须意识到我们被呼召成为这个黑暗世界中明亮的光。腓立比书 2:14-16 描述了基督徒是灿烂明亮的灯。就像太阳、月亮和星星照亮黑暗的宇宙一样,信徒应该将光带到周围人的黑暗心中。 当耶稣描述他的追随者为世界的光 [马太福音 5:14],他意味着我们是光的反射者,而不是光的产生者。耶稣是我们得到光的源泉。耶稣自己说过:“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 [约翰福音 8:12]。作为耶稣的追随者,我们要将他的光反映到黑暗的世界中。我们就像在黑夜中照耀的月亮。尽管月亮  发散光芒,但它没有自己的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我们也是如此— 光的反射者。 然而,作为基督徒,我们经常忘记这些基本真理。我们未能意识到,一个有至高权柄的神将我们安排在特定的地方、特定的时候,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为祂发光。我们必须忠心地履行上帝赋予我们的角色,不辜负祂。腓立比书 2:14-16 帮助我们实现这个荣耀的目标。 1. 诫令 [腓立比书 2:14] “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 就像窗户能够让阳光透过来照亮屋子一样,我们必须让基督的光照射透过我们。然而,当窗户因为尘土而变得暗淡时,它就无法有效地让光线透过。同样地,基督徒若让罪掌控他们的生活,就会妨碍基督的光照透过他们。而有一种特定的罪恶会妨碍信徒为基督发光— 那就是抱怨和争论的罪。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命令是“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起争论。” 在圣经原文中,”凡所行的”(一切)出现在句子的开头,而“行”(做) 这个词是用现在时态。从直接字面上的意义来看,它的意思是:“一切都要继续做,不可发怨言,也不可起争论。” “发怨言”这个词指的是抱怨、嘀咕或暗地里不满的态度。对不尊敬上帝的情况表达不满并不是发怨言。相反地,发怨言是一种对环境、人以及最终对上帝怀有怨恨的态度。而“争辩”这个词源于希腊语,我们从中得到了英语中的“dialogue”(对话)一词。它指的是对我们处境内心推理思考的行为。对上帝的旨意持续地抱怨不仅会阻止我们以顺服的心完成上帝的旨意 [腓立比书2:12-13],而且最终会导致我们与上帝争辩和反叛祂! 当保罗说“不要发怨言”的时候,他可能想到了以色列人在他们在旷野旅途中习惯性抱怨的态度[出埃及记14:10-12; 15:23-24, 16:2-3, 17:3; 民数记14:2]。摩西告诉他们,最终来看,他们的抱怨不是针对他或其他领导者,而是直接针对上帝自己,“你们的怨言不是向我们发的,乃是向耶和华发的”[出埃及记16:8]。而上帝对他们抱怨的态度做出了什么反应呢?愤怒和审判!民数记11:1说,“众百姓发怨言,他们的恶语达到耶和华的耳中,耶和华听见了就怒气发作,使火在他们中间焚烧,直烧到营的边界。” 因此,在上帝眼中,发怨言并不只是一种无所谓的行为。它激起上帝的愤怒并引来祂的审判。这就是为什么保罗警告基督徒要注意怀有抱怨态度的危险。他说:“你们也不要发怨言,像他们有发怨言的,就被灭命的所灭”[哥林多前书10:10]。 抱怨是一种罪,因为它直接触犯了上帝的主权。耶稣自己透过一个寓言故事[马太福音20:1-16]说明,发怨言是一种违背了良善、恩慈上帝的罪。发怨言意味着上帝不应该允许我经历当前的困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培养一个顺服的心— 一个承认上帝掌控并按照祂的旨意运作一切的心,我们不应该抵挡祂。 2. 理由…

战胜挫折

Chinese Editor December 24, 2024 Comments:0

(English Version: “Defeating Discouragement”) 在一本名为《永恒》的书中,作者乔·斯托韦尔(Joe Stowell)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杜安·“斯科特”(Duane “Scott”)和珍娜特·威利斯(Janet Willis)是九个孩子的父母。杜安是一名学校教师,同时也是芝加哥南部格林伍德区的兼职牧师。他们是一对非常虔诚的夫妻,专心事奉上帝和照顾家庭。虽身处在这个肤浅贪婪世界的影响中,他们并未受到腐化。他们乐意并满足地致力于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养育子女和在教堂牧养会众。 有一天,斯科特、珍娜特和其他六个孩子坐上他们的新迷你箱型车,开往北方的密尔沃基探望他们其中一个較年长子女。当他们沿着高速公路继续向北行驶时,一块大型金属从前面的卡车上掉下来,刺穿了他们的油箱底部并引燃了汽油。火焰立即吞没了他们的车。只有斯科特和珍娜特幸存下来;大火夺去了六个孩子的生命。 类似这样的事件让我们产生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是他们?为什么是那个时候?为什么上帝賜给他们孩子却突然将他们夺走?而且,在这个世界充满着疏忽和虐待孩子的父母,为什么上帝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这一个有如此虔诚父母的家庭?而且,坦率地说,我们想知道为什么上帝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他自己的子民身上。这样的事件威胁着我们对上帝的信心。它动摇了我们信仰的基础。 然而,尽管在这个失序的的世界中,仍有许多基督徒在至圣的主扶持的同在和大能中展现出不可动摇的信心,因为这位至圣的神应许他们一个比这个世界更美好、更有福的世界。这就是斯科特和珍娜特的观点。当珍娜特·威利斯回望着燃烧的迷你箱型车,并喊道:“不!不!”她丈夫的安慰超越了只是肌肤的轻抚。他有着超越当下的视野— 事实上, 是超越这个世界的视野。斯科特轻抚了她的肩膀,轻声说道:“珍娜特,这正是我们所准备的。珍娜特,一切发生得很快,他们现在在主那里。” 芝加哥论坛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中写道:“在密尔沃基的一家医院,这对夫妇即便身上带着烧伤缠满着纱布,仍感受到身体上的痛苦,然而他们在周三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现出非凡的恩典和勇气。他们平静地向媒体讲述了他们坚定不质疑的信仰是如何在失去了六个孩子时扶持了他们。” 在新闻发布会上,斯科特说:“我知道上帝有祂的目的,上帝有祂的理由…上帝曾经向我们和我们的家庭展示了祂的爱。我们心中毫无疑问,上帝是良善的,我们在一切事上赞美祂。” 显然,斯科特与超越现今世界的事物联系着。 使徒保罗在我们培养类似的观点方面给予了帮助,我们可以看罗马书8:18:“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 “想” 这个词意味着“考虑”或“估量”。 “苦楚” 这个词指的是在这个世界上为基督而活所经历的内外磨难。换句话说,保罗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了这个结论: 对未来荣耀的确定性使我们从当前的挫折中解脱出来。 保罗对苦难并不陌生。他经历了一些普通基督徒永远不会面临的剧烈苦难。以下是根据他自己的话所列出的一小部分: “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 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心不焦急呢?”[哥林多后书 11:23-29]。 真是多么惊人的一份清单啊!然而,保罗从未抱怨或埋怨过。所以,下次当我们认为基督徒的生活应该是没有试炼的时候,让我们回想一下保罗所经历的苦难以及他对此的回应。 还记得约伯吗?上帝亲自宣告约伯是个无可指责、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的人[约伯记1:1]。然而,他经历了难以言表的痛苦。而且像保罗一样,约伯从未失去信仰或因痛苦而诅咒上帝— 这正是撒旦所说约伯会做的[约伯记1:11]。 约伯和保罗有什么秘诀面对试炼而有如此正面积极的回应?他们拥有超越今世的视野。即使在痛苦的极致时刻,约伯都能自信地说道:“25 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末了必站在地上;26 我这皮肉灭绝之后,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神;27 我自己要见他,亲眼要看他,并不像外人。我的心肠在我里面消灭了。”[约伯记19:25-27]。 如果我们问:“保罗,你为什么要经历这一切?这真的值得吗?” 他会这样回答:“我已经将目光专注于将要向我们显现的荣耀。这就是为什么我能忍受当前的苦难而不受挫折。” 保罗所说的未来荣耀是什么呢?圣经揭示了这即将到来的荣耀中有两个未来的确定性。 1. 我们将变得像耶稣 换句话说,我们将拥有新的荣耀身体,就像基督荣耀的身体相似。保罗亲自在腓立比书3:20-21中写道:“20 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并且等候救主,就是主耶稣基督,21 他要按着那能叫万有归服自己的大能,将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和他荣耀的身体相似。” 有一天,我们这身体,这会腐坏、被罪污染、容易生病的身体,将会被一个新的身体所取代——一个完美无瑕、无罪的身体,永不腐坏。当基督为他的子民再来时,这将会发生。那时,我们将不再犯罪,也不会经历任何疾病。圣经称这一事件为基督徒热切期待的最终救赎!这就是为什么信徒不必因为暂时的世间苦难而感到挫折灰心的原因。 2. 整个宇宙都将发生改变 不仅基督徒会发生改变,整个宇宙也将在未来发生改变。启示录21:1揭示了未来将会有“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那时,将不再有苦难和悲伤。请注意稍后几节中的安慰之词,上帝将“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启示录21:4]。 只有在未来,信徒才会完全摆脱疾病、苦难、悲伤和死亡。在那个新世界中,不会再有不公义,因为那将“有义居在其中”[彼得后书3:13]。这个现有的宇宙是暂时的,终将被上帝以火焚烧毁灭,并以一个新的宇宙取而代之[彼得后书3:7, 10]。 因此,未来的荣耀包含了成为像基督,与他同在一个没有罪恶、苦难和悲伤的新宇宙中崇拜和相交。那里只有永恒的喜乐。 最后的思考…

奇异恩典- 乐声何等甜美

Chinese Editor December 17, 2024 Comments:0

(English Version: “Amazing Grace – How Sweet The Sound”) 基督教信仰中最著名的赞美诗之一,如果它不是最著名的赞美诗的话,那就是约翰·牛顿所写的《奇妙恩典》。曾经过着极度罪恶的生活的约翰·牛顿发现救赎的恩典是如此奇妙,以至于他写下了这首对基督徒和许多非基督徒都熟悉的美妙赞美诗。 然而,在约翰·牛顿写下这首赞美诗十几个世纪之前,这首歌的真理对一个在生命最后时刻找到恩典的人来说也是深有共鸣的。根据记载,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说的七句话之一是他对那位悔改的罪犯说道:“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与我同在乐园里了。” [路加福音23:43] 这句安慰的话描述了这个人在生命最后时刻找到了恩典。这些出自耶稣口中的话给了许多绝望的灵魂希望。 正如在 路加福音23:39-43中的记载,这整个事件告诉我们,对于任何悔改的罪人来说,接受上帝奇妙的拯救恩典永远都不会太迟。让我们从这个事件中了解有关悔改、信心及这两者与拯救恩典之间关系的一些真理,然后再看看两个应用的原则。 I.假悔改的证据 [路加福音23:39] 透过审视未悔改的罪犯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两个特征显示什么是假的悔改。 1. 缺乏对上帝的敬畏。“那同钉的两个犯人有一个讥诮他说:‘你不是基督么?’” [路加福音23:39]。即使在这个时刻,他也没有对上帝产生敬畏之心。许多人都和他一样。无论上帝如何透过情况环境来让他们谦卑下来,他们并不敬畏公义的上帝- 也就是产生足够的敬畏心来悔改远离自己的罪。 2. 只关注凡世间的祝福。未悔改的贼在路加福音23:39中继续说:“你不是基督么,可以救自己和我们吧!”他并不关心从他的罪中被拯救出来,他唯一关注的是让他从现在的苦难中被拯救出来。许多人都像这个人一样。他们只是为了求得世间的好处才来到基督面前:解决问题,修复关系,得到他人的接纳,获得健康、财富和繁荣。然而,这些都不是来到基督面前的正确动机。 II.真悔改的证据 [路加福音23:40-42]。 相比之下,那位悔改的罪犯他的行为显示出三个特征,证明了真正的悔改。 1. 对上帝的真实敬畏 [路加福音23:40]。“那一个就应声责备他说:‘你既是一样受刑的,还不怕神帝吗?’” [路加福音23:40]。根据马太福音27:44和马可福音15:32,这两个罪犯起初都在辱骂基督。然而,其中一个罪犯当观察到耶稣的言行后,他的心开始软化,。耶稣甚至为他的敌人祷告:“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路加福音23:34],这祷告在罪犯的心中起作用。所有这一切导致了他产生敬畏上帝的正确态度[箴言1:7],并使他悔改离开了自己的罪。 2. 承认自己的罪 [路加福音23:41]。“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作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 [路加福音23:41]。 这位悔改的罪犯没有将自己的罪归咎于父母、社会或环境。他完全为自己的罪负责,正如他所说的,“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作的相称”。 3. 单单凭信靠基督获得拯救 [路加福音23:42]。“就说:‘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 [路加福音23:42]。悔改本身并不能拯救任何人。真正悔改的人不仅会远离自己的罪,还会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并不能带来拯救。他们也会单单凭信靠耶稣得到罪的赦免 [使徒行传20:21]。这正是这个悔改的罪犯所做的。 注意到从他向主的请求中显现出的几个真理。 a. 对复活的相信。尽管看到耶稣在十字架上,他完全相信耶稣将从死里复活,并且有一天会回来为王建立他的国度。他说的话,“你得国降临的时候” [路加福音23:42],明确表明了这个真理。这是真正信心的展现!  b. 对未来审判的相信。他知道在未来,他将面对耶稣作为他罪的审判者 [使徒行传17:30-31]。这就是为什么他一直说:“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 c.…

关于满足的三个误解

Chinese Editor December 10, 2024 Comments:0

(English Version: “3 Misconceptions Concerning Contentment”) 一个年幼的女孩有位经常抱怨的父亲,对她的母亲说:“我知道这个家里每个人都喜欢什么。约翰喜欢汉堡包,珍妮喜欢冰淇淋,威利喜欢香蕉,妈妈喜欢鸡肉。” 父亲因为自己不在这名单上而感到恼火,於是问:“那我呢?我喜欢什么?”天真无邪的小孩回答道:“你喜歡所有我們沒有的東西。”” 虽然我们可能觉得这个女孩的回答好笑,但如果我们对自己诚实,我们中的许多人,甚至包括基督徒,都像那位父亲一样。这个问题存在是因为我们对有关满足这个议题有很多误解。这篇文章旨在强调与这主题相关的三个常见误解,并提供圣经对每个误解的回应。 误解1:滿足不是一个大问题 通常,我们倾向于认为对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表达不满是正常的人类反应。毕竟,我是人,我需要发泄一下。 圣经的回应:然而,如果上帝将不满足视为一种“正常”的反应,为什么祂会有这么多如以下关于我们需要知足的命令?“满足于你的工资” [路加福音 3:14]。 “满足于你所拥有的” [希伯来书 13:5]。 “提防一切贪婪的事” [路加福音12:15]。作为信徒,我们知道不遵守上帝的任何命令都是一种罪。既然如此,我们难道不应该将不追求满足视为一种罪吗?因此,追求满足是一个重要不可忽视的的议题。 更深入的观察更清楚地揭示了为什么神称不满足为罪。我能想到两个原因。 1. 不满足侵犯了上帝的主权。当我们对生活中的情况不满时,其实是一种隐晦的方式来表达上帝对我们的主权与权柄的质疑。受造者质疑造物主的行为总是有罪的。 2. 不满足侵犯了上帝的良善。当我们对生活中的情况表达不满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说 [虽然不是透过言辞,而是态度]:“上帝,你在这个情况中对我不好。如果你是善良和慈爱的,为什么你不给我想要的,或者不把我不喜欢的从我的生活中移除呢?”尽管向上帝呼求从试炼中解脱并不是罪,但质疑上帝的良善却是罪过的。 请注意:对于我们的属灵生活感到不满足是好的,因为作为上帝的儿女,我们还没有达到我们应该成就的样子。换句话说,应该对于你拥有的事物要满足,但在属灵上却永远不要对自己目前的情况满足。当我们看到周围的罪恶泛滥和耶稣的名字不被尊重时,感到不满足也是好的。在这些领域中经历到不满并不是罪,他們应该是基督徒自然的反应。 误解 #2. 知足是基于情况 我们经常会想如果只要我现在的情况能够改变,我的生活就会好得很多。如果我们单身,我们希望结婚;但如果已婚,我们却又希望还是单身。如果我们没有孩子,我们想要孩子;如果我们有孩子,我们希望有男有女。当我们有了孩子,我们又想要好的孩子。这样的清单可以一直继续, 我们的欲望永无止尽。“任何状况都比我现在的状况要好”似乎是我们内心不断的呐喊。有一句有趣的名言很好地表达了这个道理:“一般而言,人都是愚蠢的。天热时,他希望凉快;天凉时,他又希望热。总是渴望没有的东西。”这个人的描述听起来很熟悉吗? 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朋友们拥有更大更豪华的房子而感到嫉妒。于是他把自己的房子列给房地产公司代理,计划把它卖了来购买一栋更好的房子。不久之后,他正在阅读报纸的分类广告时,看到了一栋似乎非常合适的房子广告。他立刻给房地产经纪人打电话说:“今天报纸上描述的那栋房子正是我在寻找的。我想尽快办理购房手续!”经纪人问了他几个问题,然后回答道:“但是先生,那就是您的房子啊!” 圣经的回应:还记得亚当和夏娃吗?他们生活在完美无比的情况中,拥有宇宙中的一切资源- 除了一个树 [创世记 1:28,2:15-16]。上帝满怀爱心慷慨地给予他们如此多的享受。然而,请注意撒旦是如何引诱他们而使他们不满足的:“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么?” [创世记 3:1]。在圣经中为我们记录到的第一个问题,即是来自撒旦的嘴,这个问题旨在怀疑上帝的话语,并对他的良善产生怀疑。 撒旦所暗示的是:“那么,你们实际上并没有拥有宇宙中的一切,对吗?上帝是不是非常吝啬?祂是不是剥夺了你更多的喜乐、快乐和满足?” 撒旦的目标是让他们将目光从他们所拥有的东西上移开 [其实几乎就是一切],转而关注他们所没有的东西上 [仅仅是一棵树上的果子]。这就是所有不满足的根源: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没有的东西上,而不是我们所拥有的! 可悲的是,亚当和夏娃都屈服于撒旦嘴里说出的谎言- 只有当你的环境改变了,你才会更幸福!结果呢?他们并没有找到喜乐,反而是找到了痛苦— 正照着上帝所承诺的发生了— 这证明了上帝的话语将永远战胜罪恶和撒旦所提供的虚假承诺。 让我们学习这个至关重要的教训。如果亚当和夏娃即使拥有几乎宇宙中的一切却无法获得满足,那么我们更要小心那种错误地承诺:“只要我拥有目前所没有的东西,我就会感到满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不断向主祈求:“求你叫我转眼不看虚假” [诗篇 119:37]。 我们需要了解真正的满足不是来自外在的情况,而是来自将对神的敬虔放在首位、将永恒作为我们的视角。提摩太前书…

导致真正成功的三个敬虔的习惯

Chinese Editor December 3, 2024 Comments:0

(English Version: “3 Godly Habits That Lead To True Success!”) 以斯拉是一位敬虔的人,在旧约中對他生平的描述展示了神所定义的真正而持久的成功秘诀。作为神话语的教师,以斯拉在他的生活中经历了“他神施恩的手”(即真正的成功)[以斯拉记 7:9],这是他追求三个敬虔习惯的结果。以斯拉记 7:10 记载道:“以斯拉定志查考遵行耶和华的律法,又将律例典章教训以色列人。” 这节经文教导我们,以斯拉的心专注于实践三个习惯: (1)学习神的话语   (2)实践神的话语  (3)教导神的话语 如果我们也渴望经历成功— 神所定义的真正成功,让我们来看看每个习惯的重要性。 习惯1:就像以斯拉一样,我们也必须全心全意勤奋地学习神的话语  “以斯拉定志查考……耶和华的律法。” 以斯拉首要追求的习惯是为了自己的灵魂切实学习神的话语(”神的话语”另一种说法是耶和华的律法)。虽然他是一位教师,但他也是一位学生。我们也像以斯拉一样,为了我们自己的灵魂,必须养成努力学习神的话语的习惯。这是起点。 全部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对于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都有益处(提摩太后书 3:16-17)。如果圣经是有效应对各种诱惑的武器(以弗所书 6:17),那么我们应该将它藏在我们的心中(诗篇 119:11)。如果基督徒只是将圣经或许多圣经摆在书架上,撒旦并不会逃走;即使一个人随身携带圣经,撒旦也不会退避;只有当圣经被我们接受内化并实际应用时,他才会逃离! 一位新牧师在常任教师不在时被要求帮忙代课教授男孩班。他决定测试一下男孩们的圣经知识,所以问他们是谁拆毁了耶利哥的城墙。结果所有的男孩都否认是自己做的,他们对圣经的无知让牧师对感到震惊。 在随后的执事会议上,他谈到了这次经历。他悲叹地说:”他们沒有一个人都不知道是谁拆毁了耶利哥的城墙。”大家都沉默不语,直到最后,一位经验丰富的执事开口说:”牧师,你好像很在意这件事。 然而,我从他们出生起就认识这些孩子,他们是好孩子。如果他们说他们不知道,我相信他们。我们从维修基金中拿出一些钱,修好城墙,就算了吧。” 这是当今许多宣称自己是基督徒的一个贴切的描述!难怪今天的教会如此脆弱!如果我们想要强壮,我们必须好好阅读圣经。有效的圣经阅读涉及以下三个基本原则的应用: (1)阅读文本【它说了什么?】  (2)解释文本【它是什么意思?】和  (3)应用文本【这如何在我的生活实践?】 当问到”这节经文或段落的意思是什么?”时,一個重要的原則是要考慮到當時接收信息的人是誰。换句话说,”对于最初接收信息的对象来说,它意味着什么?”是我们必须要找出来的核心。如果我们没有把这个理解清楚,就会对文本有错误的解释,进而导致错误的应用与实践。 主赐福他的教会有一些有用的资源,如研经圣经、圣经注释和虔诚的传道人。然而,在查阅这些资源之前,我们应该首先祷告,并请求圣灵在我们自己阅读圣经时开启我们的眼睛,让我们能够理解。只有在这祷告之后,我们才开始寻求这些其他资源的参考。换句话说,我们必须谨慎,不要让这些资源超过神的话语,而要讓神对我们的心直接说话。 至少,每天早上15分钟和晚上15分钟有系统地研读神的话语会带来丰富的收益。在一天24小时中,我们可以轻松抽出30分钟来研读神的话语。另外,也必须留出时间来祷告。我们总是能够找到时间做我们感兴趣的事情。难道神的话语和祷告不应该成为信徒的首要的兴趣吗? 因此,如果我们渴望在生活中有真正的成功,让我们努力追求对神的话语的勤奋研读。 习惯2:就像以斯拉一样,我们也必须我们也必须全心全意勤奋地实践神的话语  “以斯拉定志查考遵行耶和华的律法。” 以斯拉立志追求的第二个习惯是把他从研读神的话语中所学到的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我们的心志也应该追求同样的目标。如果我们研读神的话语却不自己实践,那就是自欺欺人。我们明确被提醒“不要单单听道,自己欺哄自己”而是要“行道”[雅各书1:22]!耶稣自己说过:“听神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路加福音11:28]。下面的描述说明了我们如何容易地指责那些不在生活中实践神话语的人,并且仍然对自己的罪行视而不见。 有一个关于美国西部拓荒的故事,那里的居民从事的是伐木业。镇上想要一座教堂,于是他们建了一座,并聘请了一位牧师。这位牧师一直受到欢迎,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一件令人不安的事情。他看到许多教会成员在河岸边捡木材。但是这些木材是从另一个村庄漂流而下,将由下游的人收集后出售。每根木材的末端都标有着所有者的印记。 让他极为苦恼的是,牧师看到他的教会成员将木材拉上岸,锯掉标记处的一端,然后将其作为自己的木料出售。接下来的星期日,他讲道時准备了一场关于”不可偷盗”的强有力的信息,这是十诫中的第八条[出埃及记20:15]。在结束礼拜时,他的人们排队祝贺他:”非常棒的信息,讲得非常好”。 然而,当牧师在接下来的一周继续在河岸观察时,他看到他的教友们仍在偷窃木材。这让他感到十分不安。于是,他回到家里,为接下来的一周准备了另一个信息,主题是”不可锯掉邻居的木材末端”。当他讲完道后,教会立刻解雇了他! 愿主保守我们远离这样的伪善!愿我们永远不要把神的话语只用于我们的邻居身上,而非首先用于我们自己。愿我们不断地践行约书亚书中的神的话语:“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好使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如此,你的道路就会亨通,凡事顺利”(约书亚记 1:8)。请注意成功(“如此,你的道路就会亨通,凡事顺利”)只会因为神的话语被学习查考(“总要昼夜思想”)和顺服遵守(“好使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的结果而来! 因此,如果我们渴望在生活中有真正的成功,让我们真诚地渴望将神的话语应用于我们自己的生活中。 习惯三:就像以斯拉一样,我们也必须全心全意勤奋地教导神的话语。  “以斯拉定志查考……又将律例典章教训以色列人。” 以斯拉全心致力于追求的第三个习惯是将神的话语传授给他人。马太福音28:20命令每个基督徒教导他人圣经中的一切。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被呼召到侍奉会的正式教职,但每个基督徒都可以而且也应该适当地向他人传授神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