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福—第九篇—为义受逼迫的人 的人有福了

Posted byChinese Editor June 17, 2025 Comments:0

(English Version: “Blessed Are Those Who Are Persecuted”)

这篇文章是关于[八福]系列的第九篇,涵盖[马太福音5:3-12]。该部分中,主耶稣描述了每个自称为祂跟随者的人应该具备的8种态度。追求这些态度是与文化背道而驰的。这就是为什么这种符合八福的生命样式也可以被称为“逆文化的基督信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第八种也是最后一种态度——那就是耐心忍受因活出基督徒生命而带来的苦难。耶稣在马太福音5:10-12中这样描述:10 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11 人若因 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12 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的。”

*******************

几年前,一位年轻的美国基督徒女子在伊拉克被杀害。她的“罪行”是什么?她去那里帮助他人,为难民提供清洁的水源。

令人惊讶的是,她在被杀之前写了一封信给她的教会,嘱咐她若遇害便将信公开。“当神呼召时,没有遗憾,”她写道,“我不是被呼召去一个地方,而是被呼召到祂那里……顺服是我的目标,苦难是可以预见的,祂的荣耀是我的赏赐。他的荣耀就是我的赏赐。”

她还写信给她的牧师,提到她的葬礼:“要勇敢地宣讲那拯救生命、改变生命、永恒不变的福音。将荣耀与尊崇归给我们的父神。”

她列出了一些她最喜爱的经文,包括 [哥林多后书5:15]:“并且他替众人死,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

另一节是[罗马书15:20]:“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

在信的结尾,她写道:“除了认识耶稣并服侍他以外,没有真正的喜乐。”

“祂的荣耀——我的赏赐!除了认识耶稣并服侍他,没有真正的喜乐!”这些话不正是表明这位姊妹完全领会了这最后一个八福的精髓吗?因此,虽然她像许多忠实跟随耶稣的人一样,悲惨地失去了她在世上的生命,但她却得到了永恒的真实生命。她现在已经得到了她的赏赐,那就是永远与神同在并永远敬拜祂所得到的喜乐。

苦难的现实

在这些经文中,主耶稣清楚地提醒我们,当我们遵行他的命令时,将会面临逼迫。从上下经文来看,当我们活出在八福中描述的“反文化的生命样式”时,我们会遭到拒绝。请注意,耶稣并没有说“如果”,而是说“当”人们“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的时候 [马太福音5:11] (譯著: “当”這字為英文聖經翻譯, 中文聖经文此節翻译并没有”当” )。这意味着,只是时间问题,所有跟随耶稣的人迟早都会因为活出他的命令而遭遇排斥迫害。排斥迫害的程度可能因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或面临的独特情况而异,但这里强调的是逼迫的现实。

本质上,耶稣是在说,当我们追求遵行他的命令时,这个世界和撒但也会追赶我们,试图让我们受苦。虽然逼迫并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话题,尤其是在我们所处的西方世界中。然而,对于所有真诚跟随耶稣的人来说,这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为什么呢?因为耶稣在他的事工中,常常直言不讳的谈到他的跟随者将面临的逼迫现实。他希望他们清楚地理解,跟随他将付出怎样的代价。以下是一些例子:

马太福音10:22 你们要为我的名,被众人恨恶。”

马可福音8:34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路加福音14:27 “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

约翰福音15:20 “仆人不能大于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

因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耶稣多次谈到逼迫,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但不仅仅是耶稣认为这个议题重要,连使徒们也同样认为!

使徒行传14:22 “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

提摩太后书3:12 “不但如此,凡立志在基督耶稣里敬虔度日的,也都要受逼迫。”

彼得前书4:12 “亲爱的弟兄啊,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

甚至在启示录中,约翰也告诉我们,当敌基督掌权时,信徒将因他们的信仰经历极大的苦难。

启示录13:10:“掳掠人的必被掳掠;用刀杀人的,必被刀杀。”

苦难的原因

主不仅教导我们将会经历不同程度的苦难,他还告诉我们这些苦难的原因。请注意,在第10节中,他提到“因义受逼迫”;而在第11节他提到“因我”受到逼迫。因此,“义”是指为耶稣而活——为遵行他的命令而活。这并不是因我们罪恶的行为而导致的苦难 [彼前4:15],也不是所有人因生活在堕落的世界中普遍经历的苦难 [罗马书8:20-22]。不,这种苦难是专门因跟随耶稣而遭受的。

当我们为基督而活时,仇敌不会沉默。黑暗的国度会猛烈反击。耶稣在另一段经文中告诉我们信徒会遭受逼迫的原因:约翰福音3:19-20说:“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光的目的是显明那些本来被隐藏的事物。

因此,当基督徒透过他们的话语和生命揭露不信者的行为时,不信者会进行报复。他们会侮辱、逼迫,并捏造各种恶言!无论用何种方式,只要能够让信徒感到痛苦,逼迫者都会尽其所能地去尝试——无论是透过言语或行动。

对苦难的回应

当遭受逼迫时,我们应该如何回应?耶稣在第12节的开头部分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应当欢喜快乐”[马太福音5:12]。翻译为“欢呼雀跃”会更加贴切。想到即将来到的现实——在耶稣所要建立的国度中与三一神同在,充满喜乐应当是我们最合适的回应。事实上,新约圣经一致强调,信徒面对逼迫时应有的回应就是充满喜乐。

彼得在写给受苦信徒的书信中命令他们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彼得前书4:13)。雅各告诉我们“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雅各书1:2]。

使徒行传5:40-41记载,当使徒们因传讲耶稣而被宗教领袖“鞭打”时,他们“离开公会,心里欢喜,因为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下一节继续说道,尽管受了苦难,“他们就每日在殿里、在家里,不住地教训人,传耶稣是基督”[使徒行传5:42]。使徒行传16:22-25告诉我们,保罗和西拉在被剥了他们的衣裳…用棍打…打了许多棍后被关进监狱时,“祷告唱诗赞美神”。

以上的回应清楚地显示,早期的基督徒并没有因为一次或多次痛苦的经历而放弃信仰。他们依然忠于跟随耶稣的呼召。

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回应常常完全相反。有时,我们因难以承受的悲伤而无法起床,因为我们觉得自己为了忠于基督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侮辱,却让我们哀伤好几天。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反应?原因有以下几点:我们的内心充满了太多世俗的观念、没有认真看待耶稣的话语、以及过多的自我。因此,即使听到“逼迫”这个词,我们也无法正确的回应。

但我们要记住,凡立志活在神的国度中的人,都不可避免会在某种程度上遭遇逼迫 [提摩太后书 3:12]。而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回应应该是充满喜乐的。

是的,我們可能会流下眼泪,而且往往我们真的流下了眼泪 。但这些眼泪不应该阻止我们内心深处依然拥有那份深沉的喜乐,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所承受的打击是为了那位为我们承受了无数打击的主。而这样的理解,应该在深切的悲痛中带来深远而持久的喜乐。正如保罗所说,我们是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哥林多后书 6:10]。

忍受苦难的奖赏

面对如此多的苦难,一个合乎逻辑的问题是:这有什么意义?最终我能得到什么?如果跟随耶稣意味着承受如此多的痛苦,那还值得吗?耶稣给出的答案非常直接:“天国是他们的”[马太福音 5:10] ——而且唯独是他们的。我也认为,在第 12 节中,耶稣所说的“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指的就是第 10 节所提到的同一件事。

唯独他们将来将在天国中与圣父、圣子、圣灵同在,并敬拜祂们,因为他们的罪已因基督的宝血被洗净。这就是奖赏!他们确实是“有福的”[马太福音5:10],是蒙神悦纳和恩待的人!

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八福都在讲述活在神的国中。请注意,耶稣在马太福音 5:3 讲述第一福时,以及在 5:10 讲述最后一福时,都以“天国是他们的”作为结尾。所有的八福都被这两节经文包裹在其中,这表明它们的核心重点就是活在神的国度里。

为了鼓励我们追求这份奖赏,耶稣在马太福音 5:12 的最后部分补充道:“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换句话说,这一直是神子民的模式,甚至在旧约时代也是如此。从该隐迫害自己的亲兄弟亚伯开始,神的子民就不断遭受逼迫,其中也包括那些传讲神真理的先知。

因此,耶稣的意思是:你们并不孤单,这种苦难也不是新鲜事。因追求神而遭受逼迫一直是神子民的经历。但奖赏是值得的——那就是永远与三一真神同住。即便我们是处在深重的苦难之中,单单这个理由就足以让人充满喜乐。

最后的思考

让我们牢记,耶稣在整篇登山宝训中的教导,包括这些八福,都是一面镜子,照亮所有自称为基督徒的人。是的,我们无法完全遵守这些诫命,唯有耶稣做到了!我们能与神和好,完全是因着耶稣的工作!

然而,既然我们因信与耶稣联合,圣灵便住在我们里面,祂的工作就是不断塑造我们,使我们越来越像耶稣。因此,登山宝训中的这些品格必然在我们身上有所体现。而当这样的义显明出来时,必然会带来逼迫。无论是在家庭、职场、学校、大学,还是社交关系中,我们都会因跟随耶稣而被拒绝。但这正是喜乐的理由,因为它证明我们确实是耶稣的门徒。

许多自称为基督徒的人之所以没有经历任何逼迫,是因为他们的生活中没有显出多少真实的义,最多只是自以为是的义 (后文简称为自义)。而这种自义并不是真正合乎圣经的义,也不是耶稣在这里所讲的义——那种因与祂联合而活出的正直生活。对于这样的人,耶稣在讲道的最后发出了警醒的话语:凡称呼我‘主啊,主啊’的人,不能进天国。唯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马太福音7:21] 而天父的旨意就是,唯有活出八福生命的人,才能进入祂的国度。

换句话说,根据耶稣在这些八福中的话,只有那些虛心、为自己的罪哀伤、温柔、饥渴慕义、怜恤人、清心——也就是那些内心纯洁并愿意为义受逼迫的人,才会进入天国。因此,如果你从未真正转向耶稣寻求罪的赦免,请不要拖延。离开你的罪,接受他所提供的赦免,只有这样,你才会有能力追求这种八福的生命样式——包括为他受苦的能力。

根本上来说,为信仰受苦难是每个真正基督徒的必然。耶稣受过苦难,旧约和新约中的信徒也都受过苦难。我们怎能例外呢?我们常常认为受逼迫意味着是上帝对我们不喜悦,因此,成功神学 的信息才会变得如此受欢迎。

然而,使徒保罗说了完全不同的话。他在[腓立比书1:29] 中提醒我们:“因为你们蒙恩,不但得以信服基督,并且为他受苦。”这里的“蒙恩”一词,正是我们所说的“恩典”或“恩宠”之意,带有“礼物”的含义。相信基督(这节经文的前半部分)和为基督受苦(后半部分)都是上帝在祂的恩典中赐给我们的“礼物”。我们怎么能只选择感谢其一,却拒绝为另一个感谢祂呢?不仅信靠基督是蒙恩,为受苦也是蒙恩。

因此,当我们面对侮辱和拒绝时,不要以牙还牙,而要跟随我们的主,效法他在受苦时的反应:“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 [彼得前书2:23]

亲爱的读者们,当我们走完此生,来到耶稣的面前时,我们会明白,无论我们为他经历了什么——即使是殉道——都远远无法与他为我们所经历的相比。他离开了天父的同在,离开了天上的荣耀,来到这个世界。他在世上忍受了难以言喻的痛苦,最终为了我们当受的羞辱之死,被钉上十字架。他承受了天父因我们的罪而发的愤怒。那么,我们怎能不视为他受苦为一种殊荣 呢?

因此,让我们思考自己所遭遇的拒绝和侮辱,问问自己:我们所受的苦难是因为为耶稣而活,还是因为自己的罪行?如果是前者,那就让我们欢喜、喜乐,并继续坚持,因为我们知道这一切在最终都将是值得的。如果是后者,那就让我们向神认罪,悔改自己的行为,并求祂帮助我们战胜这些罪性倾向。

无保留,无退缩,无遗憾

威廉博登于1904年在芝加哥高中毕业,作为博登乳品家族产业的继承人,他在毕业时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环游世界的旅行。送他这份礼物的人万万没想到,这次旅行会给他带来如此深远的影响。

在旅行途中,威廉开始对那些生活贫困、需要基督之爱的人产生了深深的负担。他写信回家,表达了愿意作为宣教士为基督奉献一生的愿望。尽管朋友和家人对此感到难以置信,博登还是在他的圣经扉页上写下了两个字:“无保留。”

他回到美国后,进入耶鲁大学就读,是一位模范学生。虽然有人认为大学生活会削弱威廉对宣教工场的热情,但事实恰恰相反,大学生活只让他的宣教心志更加坚定。他发起了一个查经班,到第一年结束时,已有150名学生每周聚会,研读圣经并祷告。到他大四时,耶鲁大学的1300名学生中,有1000人参与了门徒小组,每周进行查经和祷告。

他的传福音工作不仅局限于耶鲁大学那洁净优雅的校园,他同样关心那些处于社会底层、陷入困境的人。他创立了耶鲁希望事工,服侍康涅狄格州纽黑文街头的流浪者。他向孤儿、寡妇、无家可归者和饥饿的人分享基督的福音,为他们提供希望和避难所。

一位海外访客曾被问及在美国期间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事情,他回答说:“看到那个年轻的百万富翁跪在地上,搂着耶鲁希望事工里的一个‘流浪汉’的景象。”

博登从耶鲁毕业时,收到了许多高薪的工作邀请。然而,令许多亲友失望的是,他全部拒绝了。相反,他在圣经扉页上又写下了两个字:“无退缩。”

他进入普林斯顿神学院,毕业后启程前往中国,计划在穆斯林群体中服侍基督。在途中,他在埃及停留,学习阿拉伯语。然而,在埃及期间,他感染了脊髓膜炎,仅存活了一个月。

25岁的威廉博登就这样离世了。博登为了认识基督并传扬基督而甘愿放弃一切。他拒绝沉溺于从祖先那里继承来的虚空生活,而是竭力活出因耶稣基督的宝血所赎的荣耀生命。他去世后,人们在他的圣经扉页上发现,他又加上了两个字:“无遗憾。”

那些明白自己被赎代价的人,也深知为那位赎他们的主而活,便是无怨无悔的生命。威廉博登选择跟随那位救赎他的主。那你呢?

Categ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