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恐怖分子成为传教士

(English Version: “Terrorist Becomes A Missionary”)
约翰·牛顿(John Newton),著名基督教圣诗《奇异恩典》的作者,从年幼时起,在海上度过了他的一生。作为一名水手,他过着叛逆和罪恶的生活。他在奴隶船上工作,贩卖黑奴给北美新大陆作农场奴隶。后来,他成为自己奴隶船的船长。经历了一系列事件,包括几乎因溺水而死。后来他将自己献给了基督。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传道者和当时的教会领袖。历史上有许多像牛顿这样的人,他们曾一度过着罪孽深重的生活,但都被基督改变。
然而,有一个人的例子却与众不同。这个人自称是“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提摩太前书1:15]。他迫害了许多基督徒,甚至投票支持处死他们。可以说,他是他那个时代最可怕的宗教恐怖分子。但是,他在上帝的大怜悯下,竟成了一名宣教士,为了那个他曾试图摧毁的信仰而传道!超过半数的新约书信是通过他的启发之笔传达的。他对福音的传播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除了主耶稣基督之外,他是基督教中最著名的人物。
让我向你介绍这位从恐怖分子变成宣教士的人— 大数人扫罗,也被称为使徒保罗。当我们回顾他的一生,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实际的真理来影响我们自己的生命。然而,首先让我们从他自己在使徒行传22:3-11中的话语, 来了解他信靠基督之前的岁月。
I. 早年生活与教育 [使徒行传22:3-4]
保罗出生在位于现代土耳其的城市大数。在保罗的时代,大数是一个声誉卓著的港口城市 [使徒行传21:39],以其大学和政治地位而闻名。大数当时约有各种文化背景的五十万人口。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下,保罗除了希伯来文,还学会了希腊文。这一早期的培训使他在以后能够有效地传扬福音给非犹太人。
保罗的父亲是一位虔诚的人,一个法利赛人 [使徒行传23:6]。圣经中没有提供关于他母亲的信息,但我们知道他有一个姐妹 [使徒行传23:16]。圣经并没有明确说明保罗是否曾结婚。一些人认为,鉴于他在犹太会堂中的角色,他可能曾经结过婚,而在他成为基督徒时,他的妻子已经去世。哥林多前书7:8的措辞可能表明保罗是一位鳏夫。然而,我们无法确定这种观点。
保罗以制造帐篷为职业 (也就是用动物皮革制作帐篷),這可能是从他的父亲那里学到的技艺。由于保罗既是犹太人又是罗马公民 [使徒行传22:27-28],他应该有一个三部分的名字,因为所有罗马人都有三部分的名字[例如,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前两个字是家族名,而最后一个字是个人名字。在保罗的情况下,我们不知道前两个名字。他的名字是Paullus (拉丁语),Paul(希腊语)是由此而来。然而,每个犹太人也会有一个犹太名字。保罗的犹太名字是扫罗,这个名字也许是仿效以色列的第一位国王扫罗而取的。就像保罗一样,扫罗王也属于便雅悯支派 [罗马书11:1]。
保罗在家中和后来在耶路撒冷接受了坚实的宗教教育,师从伟大的犹太教导师迦玛列。根据保罗他自己的话,“我又在犹太教中,比我本国许多同岁的人更有长进,为我祖宗的遗传更加热心。”[加拉太书1:14]。对于保罗来说,他的宗教信仰是一切的核心。
II. 对教会的迫害 [使徒行传22:4-5a]
在他早年师从迦玛列之后,我们并没有太多关于保罗的信息。下一次圣经提到他时,他已经成为了教会的迫害者。他亲眼目睹了司提反的被害,司提反是第一个为基督见证而殉道的基督徒 [使徒行传7:54-8:3]。不仅是他拿着那些用石头砸死司提反的人的衣服,而且他也“批准他们杀害司提反”[使徒行传8:1]。保罗不是司提反被害的无辜旁观者,而是其中一个重要参与者。对于保罗来说,这只是他消灭所有基督徒目标的开始。
从那时起,保罗带着一个动机展开行动:“残害教会 ”[使徒行传8:3]。这个词“残害” 是用来描述像野猪毁坏葡萄园或野兽撕裂尸体一样。保罗以野兽袭击猎物的凶恶程度来攻击基督徒。对他来说,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 [使徒行传8:3],在他的迫害下都遭受同样的痛苦。
而其中最危险的部分在于保罗以上帝的名义做了所有这些事情。事实上,保罗不过是一个宗教恐怖分子!保罗自己多次作证自己对教会的迫害。在使徒行传26:10-11中,我们读到他的话:“10… 我就把许多圣徒囚在监里。他们被杀,我也出名定案。11 在各会堂,我屡次用刑强逼他们说亵渎的话。又分外恼恨他们,甚至追逼他们直到外邦的城邑。” 保罗的痴迷是要把基督教从地球上消灭。耶路撒冷和周边城市都遭受了他的迫害。现在是时候在遥远的城市进行清算了。
III. 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 [使徒行传22:5b-11]
保罗获得了犹太领袖的授权信将基督徒带回作囚犯,他就前往了大马士革 [使徒行传22:5b]。大马士革位于叙利亚,距离耶路撒冷约140英里。在那个时候,人们通常会在早晨或傍晚的凉爽时分出行,以避免炎热的太阳。保罗在正午时分仍在路上的事实 [使徒行传22:6] 显示他急于抵达大马士革。
当他大约在中午时分接近大马士革时,“忽然从天上发大光,四面照着我”,并且他“就仆倒在地,听见有声音” 对他说:“扫罗,扫罗,你为什么逼迫我?” 他的回答是:“主啊,你是谁?” 而回应是:“我就是你所逼迫的拿撒勒人耶稣” [使徒行传22:6-8]。
想象一下此一震惊的场景 — 跌倒在地,并且面对主耶稣基督他自己!原来司提反和其他基督徒一直所说的关于耶稣基督的一切都是真的!保罗他正是在违背上帝! 保罗的同伴们看到了这道光,但无法理解基督的声音 [使徒行传22:9]。跌在地上,保罗在基督里成为了一个新造的人。救赎之前必须有谦卑!然而在得救后,那被救赎的心首次的呼喊是:“主啊,我当作什么?”[使徒行传22:10a]。对于保罗来说,耶稣成为他生命的主宰从此就不再是一个需要争论的问题,而是一个绝对的现实!毕竟,如果没有顺服耶稣基督的主权,又怎么能成为一个基督徒呢?[马可福音8:34-38; 罗马书10:9]。
耶稣对他的问题的回应是什么呢?去大马士革,在那里将会有进一步的指示 [使徒行传22:10b]。在被这光导致失明后,保罗的同伴们引导他进入了大马士革 [使徒行传22:11]。保罗原来计划像狮子一样前往大马士革,去捕捉他的猎物。但事实上,他像一只温顺的羔羊一般被领入大马士革!他变成了瞎子,但事实上,只有现在他才能真正看见。他属灵的眼睛终于被打开了!如果保罗生在约翰·牛顿之后,他可能会唱出这首赞美诗《奇异恩典》中的振奋人心的歌词:“前我失丧,今被寻回,瞎眼今得看见!”
保罗的归主启示出三个适用于我们的真理。
1. 没有人太败坏以至不能得救。
在提摩太前书1:15-16中,保罗说,即使他 “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他也蒙受了“怜悯”,以便“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他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样”。这是一个曾积极反对基督及其信徒的人,但他还是蒙受了怜悯。
你是否认为自己太过败坏以至不能得救?请记住,没有罪人或罪恶是如此恶劣,以至耶稣的血不能赦免!真诚悔改并凭借着信心来呼求耶稣— 他必将拯救你!耶稣亲自给出这个应许:“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 [约翰福音6:37]。
如果你已经蒙受了这份怜悯,那么要坚定地宣扬福音— 基督拯救各种罪人。也许,你觉得身边亲近的人尽管在不断的恳求下, 似乎没有对福音的邀请作出回应。亲爱的朋友:不要放弃。继续为他们的得救祷告。
即使在被石头打死的时候,司提反也没有放弃。早期教会的领袖奥古斯丁说,教会应该感激司提反,因為也许是他的祷告而导致了保罗的归信基督。乔治·穆勒,一个往昔伟大的神的仆人,为三位朋友祷告了50多年。两位在他去世前信主,第三位在他去世后一年信主。永远不要放弃圣经所启示的上帝,祂有能力拯救人— 的确,“在神凡事都能” [马太福音19:26]。
2. 善行和外在的道德不能拯救任何人
作为一个虔诚的犹太人,保罗曾经坚信他的宗教善行和外在道德足以让他获得上帝的认可与接纳。然而,当他醒悟过来时,他了解上帝完美公义的标准永远无法透过人类的努力来实现— 因为所有人都得罪了这位圣洁完美的上帝 [腓立比书 3:3-9]。
如果你信任你的善行和外在的道德能让你进入天堂,这里有一个消息:上帝的标准要求100%的完美— 这意味着甚至一个罪过都不能有!请记住,在上帝的眼中,罪不仅是行为,也包括思想。耶稣明确地说不仅杀人是罪— 心里憎恨某人就等于是杀人 [马太福音5:21-22]。他也明确地声明,不仅奸淫是罪— 心里对某人动淫念也就等于是奸淫 [马太福音5:27-28]。
除非你清楚看到这些真理,否则你只会把自己看作是被人爱戴而不是被憎恨的人。朋友,善行不是使人在神面前站立得稳的原因。相反的,善行是人靠着耶稣基督得以在神面前站立得稳之后,所有的结果。
3. 你不能与上帝对抗并获胜。
在另一个叙述保罗归主的经历中,他提到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所听到耶稣的其他话:“扫罗,扫罗,为什么逼迫我?你用脚踢刺是难的”[使徒行传26:14]。刺是用来鞭策牛前进的尖棍。如果牛抵抗并反抗踢腿,刺锋利的边缘只会伤害到牛。因此,踢刺意味着一个人不能对抗上帝的旨意以至于最终获胜。上帝清楚而有力地教导了保罗这个真理。
同样,如果你与上帝对抗,终究将会会失败。也许你正在抵抗自己需要单单信靠基督才能得救的真理。在这个过程中,你只是在伤害自己。也许你是一个基督徒,但在生活中有某些方面不愿意顺从上帝的旨意。也许有一些罪你固执地一直未能放下,或者你不愿意做神希望你做的美善的好行为。无论情况如何,你不能与上帝对抗并获胜。在这个过程中,你只是在伤害自己,而且很可能还会伤害了别人。我们要停止抵抗,并顺从上帝的指引與激励。
最后的思考
恐怖分子成为了传教士。迫害者成为了传道者!这就是上帝的作为!祂能够打破顽固的心,将其替换成柔软,可教导,并顺从祂旨意的心。曾经迫害基督徒的保罗后来曾这么说:“因为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立比书 1:21]。愿这也成为我们的态度!